上面这十个方面可以说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礼记?中庸》指出:“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如果我们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自身、人与别人、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和谐,那么这些问题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多少年来,人们从自然界大量索取物质资源,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
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还表现在制度上。比如孟子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成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代表着中国人的人生精神,其实质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同一,这也就是所说的“天地变化,圣人效之。”而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产下的,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的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
人民的仁爱之心是和谐社会的基点。儒家虽然一直不提倡禁欲主义,但是一直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称为人,是因为他具有人的精神,特别是有道德。所以孔子一直以来以“仁爱”为中心,主张仁义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习的根本,认为这才是一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