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EEG变化特征
(1)MRCPs电位的拓扑图分布特点
与以前相似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中由上肢指屈肌次最大随意等长收缩诱发的MRCPs电位空间分布样式似乎更加靠近大脑半球的内侧。这可能是由于握力等长收缩时需要动员前臂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参与收缩,才能产生一定的握力。根据肢体在运动区大脑皮质上的投影分布,越靠近上肢近端其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上的投影越靠近内侧。另外,在本研究中发现,非疲劳组受试者MRCPs电位的峰值主要出现在FC1和C1之间以及FCz与Cz之间。正如Shibasaki和Hallett认为的大脑皮层运动区反映手指运动的最佳位置在头皮脑电上主要位于中央区电极前1~2cm,刚好位于额中央区与中央区之间的位置,相当于本研究中MRCPs在头皮上的分布情况。另外,在肌肉发生疲劳时,可以看出RP电位和MP电位的拓扑图分布更加靠近头的前部以及靠近运动同侧大脑半球分布。本研究中,RP和MP电位的这种拓扑图变化得到Liu等研究结果的支持, 他们令受试者进行间断性的最大等长握力随意收缩,直至发生疲劳。同时,他们采用溯源分析法对运动产生前的50ms内的脑电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非疲劳组相比,这段时间内的脑源偶极子向大脑前部以及运动同侧大脑半球移动。